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

2008.12 Yamaha熱音賽台灣區總決賽

DSCN1498
提起每年的Yamaha熱門音樂大賽,我都會有無數的感受,畢竟這是個陪伴我28年成長歲月的活動,28年吶!我人生歲月的將近一半耶!它已經不只是個比賽,它已然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份。
每年賽程進行的幾個月中,我總會藉著到全台各地參與賽事的機會,與各地的樂手聊聊、與經銷商老闆或是音響公司交換意見。重頭戲總是在總決賽,我多會藉著這個能自我掌控的機會,設計音響系統,套用上各種應用,因為惟有實地運用,方能將原本只是心裡面的構想,更進一步的瞭解實際的可行程度。

2008年的熱音總決賽,我的系統設計放在幾個重點:
1. 系統傳輸。當然還是使用Ethersound,不同的是今年我當然要使用Ring環狀連結的方式來進行完整的備援。

2. 多軌錄音。既然系統跑ES,錄音當然就使用LX6464ES,一比一的方式進行完整的多軌錄音囉。

3. IF喇叭系統。Yamaha IF系統的喇叭也曾在總決賽使用過兩次,這次在場地較小的台泥士敏廳,IF喇叭也列入測試重點。

4. 評審監聽系統。我曾在2005試過ES系統的多軌獨立切換系統給評審使用,今年我想試試別的方式。

系統是發給敦煌承攬。李老闆跟我是多年好友了,多次合作的經驗,已培養出高度的默契與深厚的革命情感了。

敦煌目前擁有M7CL-48與O2R96兩台數位混音座,因此我以這兩台Console為主來設計雙Console的Ethersound傳輸系統。由於沒有ES相容的前級或StageBox,我採用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舞台收音先進到Stage Monitor Mixer,再用ES網路傳輸到House Mixer來建構系統。

這種方式可以使用兩台數位Mixer加上各自插上的兩片或三片ES網路卡,便可以串連成完整的ES系統,並把Stage Mixer本身的類比I/O拿來擔任整個系統的I/O。所以想當然爾是選擇類比I/O較多的M7CL來擔任Stage Mixer囉。

Stage Mixer是以Pre HPF的Direct Out傳送信號給House Mixer,所以訊號在兩台Mixer上還是可以獨立操控與混音,AD前的Gain是Share的,我們把這部分定調為Gain的粗調,兩台Mixer再各自以Attenuator來進行細調。這樣對O2R96其實更方便,因為原本AD前的Gain是無法記錄於場景內,現在AD前的Gain以粗調的方式記錄於M7CL上,而細調的ATT部分便可以記錄在O2R96的每個場景內了。

這次我使用了兩台DME24N來處理喇叭系統,一台DME24擔任主喇叭的分頻、喇叭處理、PEQ調整等。由於敦煌有完整的Yamaha IF喇叭系統,我們選用IF2112/64、60x40度涵蓋角、一邊兩支負責遠程,再以IF2112/AS、60~100x60度非對稱號角、一邊一支負責近程投射。六支喇叭都採90度橫置、Vertical Array、Flying方式吊掛,2112/64為2 way+sub的分頻處理,2112/AS為one way+sub的分頻處理,所以DME24上的八個類比輸出全用上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DME24與主喇叭的Amp Rack疊在一起,因此主輸出的信號透過網路傳輸過來給DME24後,只需要短短的類比線便可接續到擴大器上。

主喇叭的擴大器使用兩台Yamaha T5N,一台T5N以一推四的方式驅動遠程的四支2112/64,近程的兩支2112/AS以一台PC9501來驅動,另一台T5N則用來驅動超低音。舞台監聽的8支IF2112/AS則以四台P7000S來驅動。可謂是Yamaha擴大器的大會師。

另一台DME24N則擔任舞台監聽喇叭IF2112/AS的喇叭處理。兩台DME24都置於舞台邊上並連接到無線AP上,在控台邊的我再以一台筆記型電腦無線來操控。一樣地,我也定製了一個電腦的控制面板如下圖,讓我能快速地線上直接進行監控調整。


事先我也先以IF喇叭的專屬音場分析軟體Y-S3來進行分析,根據喇叭的數量、吊點位置、俯揚角、擴大器的連結設定、場地大小等數據來分析計算。

場地的音壓分佈圖如上。這是以1kHz來分析時的狀態,Mixer輸出+9dBu時,平均音壓在107dB。聲音分佈很平均。而前、中、後場的頻率響應分析如下圖:

除了前場的高頻5~6kHz處有凹陷外,其餘的部分都還不錯。由於這次的場地前排部分非貴賓席,所以我也並未特別針對此再增加Front Fill喇叭來補償。而這些響應圖是PEQ前的狀況,在Mixer輸出+9dBu的狀態下,我已經可以有全場全頻平均110dB以上的音壓,以及還不錯的頻率響應,在還未進場前,我便有滿滿的信心可以得到不錯的音場了,更何況進場後,還可以使用DME24上的PEQ來進行修飾呢。我想這就是使用IF喇叭系統加上Y-S3的音場分析軟體最重要的意義吧。

今年的評審席,我做了不同的設計。舞台所有信號透過網路傳送到House的O2R96後,除了主喇叭、sub的混音外,還另外mix成6個bus out(GT、BS、DR、KB、VO、ST),以網路傳輸到評審席上的一台DME8oES,我把DME8oES的系統設計如下:

六路Bus out的信號送到DME8oES後,再各自分配到5個獨立的Router上,以便讓當天的五個評審能夠各自選擇他想監聽的頻道,來進行評分。然後再各自通過一個PEQ來過濾掉不必要的頻率與一個Compressor的元件,透過壓縮動態來獲致足量而不破的監聽音量。相信可以提供評審優質的監聽環境。


同樣的,這台DME8oES我也定製了一個電腦控制面板如下圖,每個評審可以在螢幕中自行切換監聽頻道。配合上一台觸控螢幕的筆記型電腦以及兩組的滑鼠與第二個螢幕,讓每個評審都能就近方便地進行想監聽的頻道切換。


LX6464ES的ES系統錄音卡也發揮效能,我剛好拿它來一併測試剛拆封的Nuendo4,由於整個系統架在ES網路上,而且是跑Ring的環狀連結,因此用來錄音的這台DIY電腦上,除了ES的In/Out網路線外,還有從House的O2R96卡槽上一片AVY16ES100第三個網路接孔串過來的網路線,讓我在錄音電腦上同時可以執行ES Monitor軟體來監控整個ES網路。


這次我以24bit/48kHz的模式,同步錄32軌,共3小時半的時間,這台Pentium D的組裝電腦(還不是Core 2 Duo喔!),加上一顆SATA 500G硬碟(分割系統、資料兩磁區),跑起來輕鬆愉快,還可以一邊監控ES網路咧!

舞台上的監聽Mixer M7CL-48也沒閒著。除了擔任重要的樂手監聽混音外,它也是整個系統的輸入I/O。我還把M7CL的MIDI out連接到這次特別請敦煌準備的兩台Yamaha DG100-212吉他擴大器上。這兩台音質優異的吉他擴大器除了是數位式的前級處理外,它的調整旋鈕就跟Yamaha數位mixer一樣具有伺服馬達,所以可以將每個參賽的吉他手的設定,記錄在個別擴大器的場景內。

DG100-212背板有MIDI in/out但沒有thru,所以我把MIDI out改設定成MIDI merge,MIDI線從M7CL串到第一台DG100-212再連到第二台DG100-212,當Monitor Engineer在M7CL上依照樂團上場順序切換Mixer的場景時,吉他擴大器也會自動切換到對應的場景,完全自動化,舞台工作人員只要監控就可以了,不用插手,非常的方便,而且可以達到我一向強調的數位化非常重要的好處:"精準的音控"。


由於前置作業做的滿充分,所以開場後坐在評審席旁的我一直期待著第一首歌出來的Tone的感覺,果然,第一個樂團上台後靜靜地完成他們的準備動作、沒有發出任何樂器測試雜音的情形下,系統切入到第一個場景,樂團演奏出的第一個音符就已經讓我覺得所花的時間都值得了,聲音非常飽滿紮實,層次清晰分明。連坐在我旁邊的鼓手評審小白(李守信)老師都一再稱讚。

士敏廳場地只有300多個座席,在我們辦過總決賽的場地來說,算小的。因此我在輸出音壓的控制上是以清楚、不吵為原則。整場的平均音壓都控制在95~105dB上下(House控台位置監測),瞬間峰值大約在117dB左右。就這樣很順利的完成了這次的總決賽活動。
賽後,小白老師還特別跟我說,精心準備的監聽系統用處不是很大,因為外場的聲音很棒、夠清楚。

雖然這次比賽受限於經費,一切從簡,場地也比往年小,但我在音響系統設計所投注的精力,可一點也不亞於往年。透過數位系統與Ethersound的結合,經由事先的規劃與臨場的調校,讓我們更可以完整地掌控音場、進而發揮很多原本在類比上不易或甚至不可能得到的效果。曲終人散,樂團表演的聲音猶在耳伴,整個活動也讓我在音響系統上的經驗更豐富了不少。



Humphrey T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