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9年改名為L-Acoustics、到今年剛好30年的這家業界著名的Line Array先驅品牌,最近有幾篇專訪其創辦人的報導,筆者將其整理、編譯成這篇報導文,讓各位同好一起來探訪Christian Heil對於PA系統的一些觀點。
L-Acoustics的Founder
主修粒子物理學、博士學位的Christian,在80年代初期還未遇到那位改變他一生的Engineer前,從未想過自己的未來會轉移到Audio的世界。
80年代初期在一個已經忘了是什麼性質的宴會上,Christian遇上這位Engineer,相談下開啟了新的視野,當下就決定轉移跑道、一個他覺得遠比粒子物理學更有趣的Audio領域。
他開始在車庫與房間試著製作各種喇叭,過程中犯了數個錯誤,也讓他理解到他需要以全新的角度來進入這個領域研究。
1984年九月、在他完成博士學位的三年後,他創立了與原本修習領域全然不同的兩人公司 --他與他老婆 -- C. Heil TEA (L-Acoustics的前身)。
公司初期製作小型的、手工製為主的喇叭系統,10年後慢慢在國內建立不錯的名聲,員工也擴張到10人、100人。
他能夠成為Line Array的先驅絕不是一朝一夕得來,而是經年累月的苦心研究、藉由他原本學習背景的學識、透過科學觀察驗證,鑽研出光學與聲波的理論,應用在聲音的再製與傳導設計上,進而開拓出業界的新標準來。
在80年代時期,業界使用兩個概念來應用在喇叭系統上,就是分開堆疊高、中、低音的單體與音箱,再想辦法結合起來以獲致全頻率、高音壓的聲音再製。Christian覺得工程浩大但效果不如預期,應該還有更好的方式來進行,他的想法就是直接用擁有高、中、低單元的箱體直接堆疊。
一開始的實驗並不如預期,疊加出的效果,低頻的部份較容易,但不受控制,中頻還不錯,到僅能控制效果到一定的高頻,超過後的頻率便一團糟。然而,信號源的合併、疊加效果在雷射或是光學的領域則是理想的多,因此Christian便朝向這個領域來進行更多的研究。 他了解,必須充分理解到各個頻率間如何能完美的結合,才能達到整合的效應。
除此外另外還有一個困難課題就是,如何導入到市場上並說服使用者。
可以說,將V-DOSC線陣系統推向市場的任務,遠比想像的還更具挑戰性。與大多數市場一樣,讓人們遠離久經考驗的習慣做法、並讓他們擁抱全新的未知領域是艱鉅的,尤其是對Christian Heil和他新建立的喇叭品牌,這件事就變得更加的困難。
Christian花了七年的時間,讓V-Dosc、讓WST的技術成為眾人眼中的標準。 一開始他們從市場買入喇叭單體、組裝、賣入到市場裡。慢慢地,與其他的技術整合也變成是必要的,比如懸吊系統機件。
要知道的是,市場初期沒有喇叭廠商在設計自家喇叭的懸吊機件,多半是委由其他特定的公司來操刀,但L-Acoustics必須跳脫這個現成思維。 設計了V-Dosc,伴隨著的特殊、專屬的懸吊機件就變成是必須親自設計製作了。
問到Christian是否曾預期到此舉會如此成功、業界一致追隨這個技術導向嗎? 沒有。他原本相信業界可能會有其他不同的技術、概念。 但很顯然的,Line Array的概念說服了許許多多的同業,雖然在某些領域可能仍有不同的聲音,但總體而言,整個產業似乎非常樂見這個趨勢的到臨。
目今,Immersive沈浸式音場、物件導向式聲音系統已經存在業界多年了,但最近一年半更是被熱烈討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。對於Christian而言,L-ISA,所謂的Immersive Hyperreal Sound的可能性是無止盡的。
L-ISA或是其他類似的技術,核心概念就是要把喇叭系統擺回到舞台中央,回到它們原本就應該在的位置。 一旦你有機會可以在舞台中央位置使用喇叭系統,信號可以透過這些Array系統,完整重現出舞台上面所產生的種種聲響。這也等同於對Engineer、對藝人、或是對製作團隊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。
但是要能夠真正地接納這個概念,第一個要做的就是要能夠允許喇叭系統穿越過整個舞台正面,這是目前真正困難的地方,也是接下來最具挑戰性的一件事。
Christian也承認,初期在絕大多數的搖滾、流行演出活動上,L-ISA是不容易被接收的,這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被市場接收這個概念額外帶來的系統複雜性。
另外的挑戰是,聲音是與燈光、視訊互動的,所以除非表演藝人能認同聲音與音樂是最重要的,這個L-ISA技術才能真正應用在各種表演舞台。Christian認為未來或許僅有5-10%的演出能接受Immersive的音場表現方式,其餘90%還是會維持LR左右音場的傳統表現方式,因為聲音仍舊不被認為是最重要的。這是下一階段的挑戰,要說服其他90%的表演至少需要再15年的時間。
Christian強調Immersive與Hyperreal的差異,整個概念重要的是你如何重現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作為、演出,你必須要把聲音連結到表演者身上,建立一層所謂的親密關係。這其實無關於Immersive,我們稱之為Hyperreal超真實音場,因為我們希望追求的,就是演出者的真實聲音,而Immersive則是讓整個表現再加分。
除了L-ISA系統外,Christian仍舊全力著手於L-Acoustics產品的研發。如同汽車工業一樣,不會在每次推出新車就是徹頭徹尾的大改款,PA工業的產品通常會延續個十多年,以便出租業不用花大錢一直投資、追著新產品跑。目前的新研發方向是Array Processing,讓涵蓋的觀眾區音場能得到更好的改善。業界的挑戰通常來自於產業的競爭,這就像是PA業界適者生存的效應,驅使同業不斷向前,這也是同業競爭有趣的地方。
Chirstian在2018年底的Prosound News歐洲版的專訪中,特別提到,他覺得使用左右配置的喇叭系統基本上就是錯誤,如同之前所提到的,他覺得L-ISA的概念,就是要把喇叭系統擺回到舞台中央。
另一則在2018年初Pro AVL的專訪中,Christian談到,他把Line Array概念帶到市場,原則上等同於要把聲音的投射、設計成如同雷射般準確的概念帶進市場。
當一些老的Engineer看到他真的用雷射槍來調校喇叭系統的投射位置時,都覺得他瘋了。
另外一個Christian運用在Live喇叭系統設計的先驅概念,就是Coaixl同軸喇叭在Live的運用。雖然在他之前,Coaxial已經被Tannoy等品牌開發、運用在喇叭上,但都是在Studio等場合的運用,沒人覺得應該為了Live現場使用來重新設計功率承受、涵蓋類型等特性。
後來這樣的系統也被許多的品牌拿來運用(如Martin CDD Live等)
提到品牌名稱的來由,Christian特別提到那是在第一次參加德國法蘭克福大展時。那時候的品牌是叫Heil Acoustics,產品名稱也是Heil,攤位不大,但攤位內就貼了14個Heil的Logo大字。
大多數德國人只是經過,但後來有一位德國人刻意過來問他這個品牌代表什麼,這個名稱到底是想推銷什麼內容的產品給他? Christian這下才意識到問題在哪裡,因為在德國Heil會讓人聯想到 "Heil Hitler !" 的納粹敬禮用語,心想應該要改變品牌名稱了,隔天回法國就把Hei去掉,只留下L,變成了L-Acoustics。
Christian在專訪末端,特別提到知識,由於本身的背景、歷程,他知道知識對於企業、人員非常重要,因此日常對員工的訓練已經變成家常便飯般的自然了。
而他最感到驕傲的也是這群與他一起胝手跰足打拼出天下的團隊。工作團隊、人材就是公司最大的資產! Christian的一些見解實在值得我們引為借鏡呢。
Humphrey T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