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

Infocomm2025紀要 Part Ⅶ

 Alcons

老實說,近幾年開始到訪Alcons的demo room讓筆者學習了不少關於Ribbon喇叭系統的知識。誠如主持人對於Pro-Ribbon驅動技術的說明,許多人心目中都覺得絲帶mic、高端的監聽喇叭使用絲帶驅動或許是不錯的選擇,但不適用在PA喇叭上吧。因此每年的Infocomm展會他們都會花點時間從Pro-Ribbon技術來談起,導正多數人的刻板印象。


Pro-Ribbon技術具備低失真、高動態比等特性。





詳細的敘述,可以參閱筆者去年參訪時的紀要。

https://humphreytech.blogspot.com/2024/08/infocomm2024-part_61.html


試聽時段,首先是去年有初試啼聲的M系列監聽,目前開發接近完成階段,




Infocomm2025 Alcons demo M sp


除了MR5外,Alcons也同步開發一系列錄音室監聽喇叭,離首次公開亮相已有2年之久,準備在七月於英國倫敦發表。(筆者按,7/19的Gearfest UK錄音室器材展會中正式發表)




接著是同樣採用HempHorn技術與SIS Signal Integrity Sensing技術的5吋監聽喇叭的試聽測試。



影片有兩段,前段是VR5單獨試聽,後段是VR5搭配單12吋的sub  BF121一起試聽。

Infocomm2025 Alcons demo VR5


VR5在Live混音領域累積了不少的頂尖混音engineer的口碑。包括像使用VR5在他的葛萊美得獎作品的Sean Quackenbush,使用VR5在他的巡迴演出的Robert Scovill等。




接著是QRP系列柱狀喇叭的試聽,結合線性與點音源特性,QRP40擁有像點音源的90°水平涵蓋、與像線音源的20°垂直涵蓋。




Infocomm2025 Alcons demo QRP


以QRP的能量垂直投射圖來看,HF的能量具有非常精確、高同質性的投射,更重要的是完全沒有任何的側邊波束產生,這對殘響極大的場地內使用,是相當有效的。




演示最後,也介紹了Alcons的Line Array系統LR15,兩音路、雙6.5吋低音,圖中特別說明它的15°垂直涵蓋能量投射圖,同樣相當精準、沒有側邊波束,這對音箱彼此緊靠的Line Array來說更重要,也被很多的PA用戶指出是最不受戶外大風影響的Line Array系統。





Fulcrum

筆者是2023年的Infocomm秀展首次參訪Fulcrum的demo room,之後便每年到訪。他們的系統操控採用整合的方式,以Fulcrum One為整個規劃操控的核心。包括主動式音場系統的VenueFlex、沉浸聲物件導向式混音的Immersive系統、Loudspeakers喇叭系統、FIR運算的TQ+、與擴大系統的Driveflex等,都能在Fulcrum One這套軟體下整合與規劃並操控。




第一個介紹的是EX8系列喇叭系統,兩音路、三個8吋低音與中央同軸設計的高音號角。兩種型號可選,EX896為90° x 60°、EX826為120° x 60°的涵蓋角度。




之所以採用3個8吋單體,不單純為了低頻的延展 (原廠解釋大約可以相當於12吋低音單體的表現),還可以讓投射波束的垂直涵蓋控制在更低的頻率達成。

從下圖與單8吋低音的CX896垂直涵蓋角比對中,EX896的60°垂直涵蓋角度的頻率降低了約1.5個oct。




EX896的聆聽測試。

Infocomm2025 Fulcrum demo EX896


接著是CC系列喇叭的介紹。Constant Curvature類型的喇叭系統。

包括3個型號,100° x 30°涵蓋的CC230、100° x 15°涵蓋的CC215兩種兩音路12吋低音主喇叭與CCS18的單18吋Sub。




高音號角使用特殊的Medusa Waveformer技術,讓號角投射的波束具有一致性、平整的wavefront,即使是多個緊靠的音箱也能投射如同一支喇叭的wavefront。

Infocomm2025 Fulcrum demo medusa waveformer


CC系列一個大的特點是它的Passive Cardioid功能。有別於他牌的Active Cardioid、需要額外的單體、額外的擴大與處理通道來完成,Fulcrum的passive cardioid僅需要單擴大通道、以全物理特性的處理方式來進行,即可有-10dB的後方能量抵消效果。主喇叭的CC230、CC215以及Sub的CCS18都具有這個特點。




目前已經有垂直吊掛的吊具、水平吊掛的吊具會在年底前推出。




CC系列的聆聽測試。

Infocomm2025 Fulcrum demo CC


接著是Fulcrum One的介紹,首先是系統的部分,除了用Fulcrum One軟體來操控Fulcrum的Venue Flex處理器外,也可以利用ADM或OSC的控制協定,連接到外部操控器材,好比現場的Digico控台。現場也使用到BlackTrax的定位器,讓物件導向式混音更便利。




目前的Fulcrum One為V1.45版本,多了場景基礎的cue-by-cue automation功能,讓immersive的混音更加方便。




主動式低頻優化控置功能,讓環繞佈放的低頻輸出能夠加以優化




軟體會進行各佈放點的偵測與分析,並自動產生優化的參數、傳輸給FIR來運算來進行系統的最佳化。




目前的版本也可以與Ease軟體相容,輸出規劃檔案在Ease上做進一步的聲學分析。




新的Fulcrum One V1.5版本,將會在約兩個月後搭配新的擴大器Driveflex一併推出。屆時會增加Driveflex的控制功能




也會有TQ+的系統優化功能,單鍵開啟、便能讓喇叭系統在場地的投射涵蓋更均勻。





EAW

第一個亮相的產品是NT206L、兩音路、雙6.5吋低音的Line Array系統。




去年初EAW就邀請業界知名混音engineer的Robert Scovill擔任Live Sound的行銷經理,因此這次EAWRobert就好幾次現身在產品的演示影片裡。




影片中介紹NT206L的多個特點,包括方便的調整式水平角度導板、堆疊或吊掛的特性與Display模擬軟體相容等。

Infocomm2025 EAW demo NT206L


接著是聆聽測試。

先是NT206L的3支上架堆疊系統,加上地面的單18吋Sub SBX118。

Infocomm2025 EAW demo NT1


接著的影片前半段僅有8支吊掛的NT206L,後半段搭配地面雙18吋的Sub SX218。

Infocomm2025 EAW demo NT flown


接著是MKC系列點音源喇叭,兩音路、同軸設計,共有5、6、8、12吋低音4個型號。其中8、12吋的MKC80、MKC120設計有CSA的波導號角。



影片中前半段是MKC50、後半段是MKC80的單獨、無sub的聆聽測試。

Infocomm2025 EAW demo MKC


接著是MKD系列被動式喇叭的介紹,從雙6.5、雙8、雙10、雙12到雙15吋低音,後兩者是三音路、其餘是兩音路設計,除雙6.5吋的MKD650為單一型號外,其餘四個都具有不同涵蓋角度的型號可選擇。好比雙10吋的MKD1000就有120° x 60°、90° x 60°、60° x 45°三種角度的型號可選。


影片中前半段是120° x 60°涵蓋的MKD526單獨聆聽、後半段加上雙10吋的sub SB210一起聆聽測試。

Infocomm2025 EAW demo MKD


接著是大音壓的被動式點音源喇叭,QX系列。QX包含2個系列,兩音路的QX300、三音路的QX500,300系列有6種涵蓋角度的型號、500系列則有5種涵蓋的型號可選擇。聆聽的是QX596,90° x 60°涵蓋,配置4個10吋低音單體、最大音壓來到145dB。




Infocomm2025 EAW demo QX


接著是Adaptive系列的介紹,首先是柱狀陣列的AC6。使用了6個6吋、30個0.75吋單體,36個單體均為單獨驅動,透過DSP的連結、運算,讓使用者可以透過EAW的系統模擬控制軟體來決定AC6的涵蓋範圍。AC6在97 x 24 x 24公分的身型、32公斤的重量下,可以提供143dB的強大音壓,著實驚人。


影片的試聽以人聲清唱來展現其清晰度,

Infocomm2025 EAW demo AC6


接著上場是較大的系統ANNA。主動式三音路設計,包括雙10吋、4個5吋、8個1吋共14個單體,每個單體都是獨立驅動、獨立處理,共14個通道,系統解析度超高,一個音箱可以提供最大147dB音壓,很可怕。





影片中前半段是單獨ANNA系統的聆聽、後半段加上超低音OTTO以較大音壓來測試。

Infocomm2025 EAW demo Anna + Otto


結尾的聆聽測試,超低音開超大,可以看到影片中的螢幕整個隨著低音在震動。

Infocomm2025 EAW demo ANNA+Otto 2




Humphrey Tsai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